目前分類:健康 (3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維他命A]

建議多攝取維他命種類

 
  .維他命A又叫樹脂醇(retinol),有助視力,是保護眼睛黏膜和皮膚的維生素。維他命A是屬於脂溶性維生素──它貯於肝臟,且不需每日補充。
.對於成長中的青少年是不可或缺的維生素,而對長期配戴隱形眼鏡或須長時間注視電腦螢幕的現代人來說更是重要的營養素。
 
  說明  
  .維他命A協助維持皮膚、牙齒、骨骼、鼻、喉及肺等黏膜的健康。

stel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生脈飲

藥材與作法:參鬚10克、麥冬10克、五味子3克;水500CC煮開後5~10鐘即可飲用。

功效:能消暑提神,消除疲勞,有咖啡的提神效果,卻無咖啡的副作用。

參鬚、麥冬、五味子,有補氣滋陰、強心醒腦、和中開胃的功能。家中有老年人身體虛弱,口乾目澀,也可常飲此茶,能促進血液循環、延緩老化,生津作用可抵抗夏日暑氣。

 ■ 薄荷菊花茶

藥材與作法:薄荷6克、菊花10克,將藥材置於濾紙袋內,以300~400CC煮或開水沖泡數分鐘,待涼後即可飲用。

功效:消暑,去頭痛。薄荷、菊花為辛涼解表中藥,具有疏風清熱、清涼解暑的功效,適用於夏天頭痛、用腦過多頭昏眼花的人。菊花又有明目解毒的功效,可用於高血壓、冠心病患者。薄荷腦是許多人常用來提神醒腦,防止打瞌睡的外用利器,中醫臨床上也常用來疏肝清熱消暑的內服藥。

 ■ 烏梅茶

材料與作法:烏梅15顆、話梅10顆、山楂30克、甘草6克,用2000C水煮開煎半小時。加冰糖、放涼,過濾後置冰箱冷藏即可。

功效:烏梅性溫,味酸澀,有清熱解毒及生津止渴作用。山楂性溫,可消食行氣消脂。中醫講「酸甘化陰」,兩者共用可消暑生津止渴。話梅與甘草合用可以緩和烏梅與山楂的酸味,增加口感。


stel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清早起床,有人習慣喝一杯白開水,有人習慣喝一杯淡鹽水,還有人喝蜂蜜水。

到底喝什麼水最好呢?

白開水清腸。

蜂蜜水保護血管,通便,降壓,消炎,改善肝功能及增強體質。

淡鹽水可以清理腸胃,使習慣性便秘得到改善。

科學表明,相比之下,清晨起來喝一杯蜂蜜水更為科學。

人經過一夜睡眠後,體內大部分水分已被排泄和吸收,這時空腹飲一杯蜂蜜水,既可補充水分,又可增加營養,完全可取代白開水的位置,而淡鹽水是不利保健的,因為正常情況下,人體內的鈉一般不會缺乏,攝入過量有可能導致或加重高血壓,腎炎等疾病。

醫生建議,在重體力勞動或劇烈運動後,出汗過多而導致鈉鹽丟失時,應喝適量的淡鹽水,以補充水和電解質。

告訴你一個長壽秘方:

早起一杯蜂蜜水,清理腸胃、通便;

中午小憩後一杯淡茶,醒腦、降壓;

晚上睡前一杯溫開水,補充水分


stel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蓮霧:解熱,利尿,寧靜神經作用(加鹽可以幫助消化)

鳳梨:對人體組織有強壯作用,可治消化不良,食慾不振,果肉磨擦皮膚可治出汗過多

棗子:可治便秘,利尿,益胃生津(空腹不可過食,須細嚼慢吞)

荔枝:補血健肺,促進血液循環,心臟衰竭者可多食(已燥熱者不可多食)

龍眼:乾的對健忘,心跳不正常,神經衰弱之失眠,有療效且滋補(隔水煮,不可多食)

蘋果:治便秘(少),治下痢(多),滋潤皮膚,清潔牙齒

梨子:清熱解毒,鎮咳化痰(用梨削頂部處成1/4蓋狀,去核心,塞入川貝粉1錢,加少許冰糖,蓋上蓋子,隔水煮,梨肉汁同食)

桃子:清津味甘,肥良果(多食易消化不良,應洗淨)

柿子:瀉血,便秘,可蒸柿餅食用,1天兩枚,可療肺熱,多痰,燥性,氣管炎,具潤肺止咳化痰之效(不可冰過)

檸檬:可增強消化,出汗過多,食慾不振,體力倦怠,減肥解酒可飲汁,切片敷貼臉部,可排除脂積(果汁需含皮)

柚子:清燥熱,通便,消口臭,腸中惡氣,解酒(性寒,易腹疼,貧血,多痰不宜多食)

橘子:性寒,可解熱,化痰,防便秘,生津止渴

   擦皮膚有止痛消炎之效,亦有美容之效

桶柑:多吃不會寒滯,可解熱,利尿,袪痰,防便秘,生津止渴

葡萄柚:可生津止渴,消暑,消除疲勞,降血壓,助消化,美容,潤膚減肥

桑椹:可調節消化,治胃病,便秘

   老枝煎水飲用可通血氣止痛,預防風寒

   葉煎水加冰糖或黑糖當茶喝,可清肺熱

芭樂:營養價值為果品之冠,種子鐵的含量為熱帶水果之最,果皮可治糖尿病

芒果:可治療暈車,嘔吐,熟果肉可敷火傷,開水燙傷,止痛消炎,易過敏,有外傷不宜多食

木瓜:煮肉時加幾片木瓜可以加速爛熟,敷臉可除去黑斑,雀斑美化肌膚。

   胃腸患者烹飪時加未成熟木瓜少許,可助消化,治潰瘍。

   外傷用生木瓜,連皮磨成漿狀敷上,易癒合,是最佳的減肥水果

蘋果汁:調理腸胃,促進腎機能,預防高血壓

芒果汁:幫助消化,防止暈船嘔吐喉嚨疼

鳳梨汁:消腫怯溼,幫助消化,舒緩喉痛

木瓜汁:消滯潤肺,幫助消化蛋白質

西瓜汁:消暑利尿,降血壓

芹菜汁:補充體力,舒緩焦慮、壓力

香蕉汁:提高精力,強健肌肉,滋潤肺腸,血脈暢通

葡萄汁:調節心跳,補血安神,加強腎、肝功能,幫助消化

檸檬汁:含豐富維他命C,止咳化痰,有助排除體內毒素

柳橙汁:滋潤健胃,強化血管,可預防心臟病、中風、傷風、感冒和淤傷

草莓汁:利尿止瀉,強健神經,補充血液

梨子汁:能維持心臟,血管正常運作,去除體內毒素

椰子汁:預防心臟病,關節炎和癌症,強健肌膚,滋潤止咳

葡萄柚汁:降低膽固醇,預防感冒及牙齦出血

奇異果汁:含豐富維他命C,清熱生津,止吐瀉

紅蘿蔔汁:刺激膽汁分泌,中和膽固醇,增加腸壁彈性,安撫神經

哈密瓜汁:消暑解燥,生津止渴  


stel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五指的指尖各有經穴,而且分別與內臟有密切的關係。 

一空下來不妨養成揉指習慣,除了可以自我檢查身體健康狀況外,還可以促進健康喔!

如果有一個指尖感到特別疼痛時,表示與此經穴相關的內臟有某種毛病。

將指甲根的部位捏住然後用力壓並轉動,從小手指開始,一個一個的做,有沒有感到特別疼痛的手指呢?

小指疼痛:是心臟或小腸有毛病。

靠無名指一側的小指指尖有少沖穴,另一側有少澤穴。

少沖與心臟有密切關係所以心臟病發作時,用力按壓小指指尖,可使發作緩和些。

少澤是小腸的經穴,小腸情況不佳時,可用力按壓此指尖。

無名指疼痛:可能是喉痛或頭痛。

在無名指的三焦經上有一個關沖穴,感冒發燒時揉此部位即可。 

中指疼痛:因炎熱以致心臟受不了。中指上有一個中沖穴,位於包圍心臟的心包經上,因炎熱以致心臟受不了時,這裏會感到疼痛。

食指疼痛:大腸一定有問題。食指上有大腸經上的商陽穴,有便秘現象而壓這個手指會深感疼痛。

拇指疼痛:肺有疾患。拇指中的少商經穴,與肺息息相關。如肺有疾患壓這個部位時,會疼的跳起來。  

試試您的手指如何?即使是輕微疼痛,也和那個手指的穴位有關聯,表示所屬的某部位衰弱了,此時,需要把那疼痛的手指仔細的揉搓,以使疾患盡速好轉。

不僅是兩手如此,也要以相應要領每天檢查雙腳,同時養成揉揉手、腳的習慣,久而久之,必可促進血液迴游,使內臟尤其是心臟更為健康喔。您知道嗎?


stel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毒性成分及中毒機理:發芽馬鈴薯中龍葵鹼是其毒性成分。馬鈴薯正常情況下含龍葵鹼較少,在貯藏過程中逐漸增加,但馬鈴薯發芽後,其幼芽和芽眼部分的龍葵鹼含量激增,人食人後可引起中毒。龍葵鹼對胃腸道粘膜有較強的刺激作用,對呼吸中樞有麻痺作用,並能引起腦水腫,充血。此外,對紅細胞有溶血作用。

2.中毒原因:當馬鈴薯貯藏不當,至馬鈴薯發芽或部分變綠時,其中的龍葵鹼大量增加,烹調時又未能去除或破壞掉龍葵鹼,食後發生中毒。尤其是春末夏初季節多發。

3.中毒症狀:一般在進食後10分鐘至數小時出現症狀。先有咽喉抓癢感及灼燒感,上腹部灼燒感或疼痛,其後出現胃腸炎症狀,劇烈嘔吐、腹瀉,可導致脫水、電解質紊亂和血壓下降。此外,還可出現頭暈、頭痛、輕度意識障礙、呼吸困難。重者可因心髒衰竭、呼吸中樞麻痺死亡。

4.急救與治療:食後立即催吐、洗胃、導瀉,對症治療。

5.預防:馬鈴薯應低溫貯藏,避免陽光照射,防止生芽。不吃生芽過多、黑綠色皮的馬鈴薯。生芽較少的馬鈴薯應徹底挖去芽的芽眼,並將芽眼周圍的皮削掉一部分。這種馬鈴薯不易炒吃,應煮、燉、紅燒吃。烹調時加醋,可加速破壞龍葵鹼。


stel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各位都有腳麻的經驗吧!椅子坐久了,腳常常維持1個姿勢不動久了便有腳麻的現象發生,這是我昨天看電視學到的方法 ~
方法:

stel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些人很注意養生保健,但在生活習慣上卻存在一些誤解,像下面這些"亡羊補牢"的做法,是為時已晚了,這已經對身體健康造成了影響。
(1) 餓了才吃:

stel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吃一頓營養的早餐
早餐是啟動一天腦力的燃料,不能不吃。許多研究都指出,吃一頓優質的早餐可以讓人在早晨思考敏銳,反應靈活,並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研究也發現,有吃早餐習慣的人比較不容易發胖,記憶力也比較好。

2.每日5蔬果

stel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受到日本資訊及養生風潮影響,不起眼的黑糖由黑翻紅,
> 搖身一變為符合健康取向的養生糖首選,

stel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番茄:
含有大量的果膠、柿膠酚、可溶性收斂劑等成分,容易與胃酸發生化學作用,凝結成不易溶解的塊狀物。

stel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一般人的印象裡,咖啡、酒精飲料以及辛辣食物,可能都有害人體健康。不過根據最新的研究指出,這些在人們刻板印象中的「有害食物」,其實可能對人體產生相當大的幫助。比方說,辣椒的抗氧化的效果,就比蘋果高出42倍之多。

巧克力的高熱量,讓怕胖的女性望之怯步,但根據最新的數據指出,一天吃3盎司 ,大約等於一條士力架大小的黑巧克力,將可以有效減低心理所帶來的壓力,食用巧克力所帶來的滿足感,可以減輕壓力。

咖啡普遍被認為是刺激性的飲料,但是您知道嗎?女性一天飲用超過6杯的咖啡,將可以降低22%得到糖尿病的風險。另外一種刺激性的飲料—酒類,最近更被發現含有可以讓牙齒及牙齦健康的物質。

另外,一向被視為刺激食物的辣椒,其實含有相當高的抗氧化成分,含量甚至是蘋果的42倍、橘子的12倍以及葡萄的4倍,是抗老化相當好的良藥。營養學家表示,其實每一種香料或是辣椒,多少都含有一定的療效。

下次在準備食用健康食品的時候,別忘了利用上述的這些食物,這些看似有害的食品都對身體健康有所幫助,但無論如何,適量攝取各種食物才能確保營養均衡。

stel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出汗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但有些人在恆溫和靜態情況下仍大量出汗,這種出汗異常的情形,中醫稱之為多汗症。

門診發現,多汗症也有小學時就發現,青春期表現更為明顯,其中最困擾的就是出現在手掌、腋下、腳掌的多汗狀況。年輕人情緒不易控制、易緊張、不安、害羞、恐懼等,出汗會更為厲害;心情越焦慮、出汗量就越多,造成惡性循環。

以中醫的角度來看,汗為心之液,而心主血,因有「汗血同源」的說法,若出汗過多,會耗氣也會傷及津液而損及心血,導致抵抗力減低,不可不慎。

根據中醫學說,一般分為六汗,也即是出汗原因。

一、自汗:凡不是因勞動、炎熱等因素而致全身性出汗,稱為自汗,常伴有精神不振、腰膝痠軟無力、食欲差、怕冷、頻尿、容易感冒等症狀。中醫認為這是氣虛、陽虛的表現,身體不自覺地流汗,常發生在吃過多抗生素或發汗劑而產生的體虛表弱患者。

二、盜汗:以夜間入睡後汗出,只要一醒來汗就停止為特徵,一般屬於陰虛內熱體質,常伴有低熱、兩顴潮紅、口乾咽燥、失眠手心發熱等症狀,尤其容易發生於更年期婦女及肺結核患者。

三、黃汗:汗黏,汗色變黃,易使衣服黃染,多屬溼熱體質,常伴有煩躁、口苦、面赤、小便黃且量少等症狀。多因大汗後冷水沖浴,導致汗液疏泄失常,汗出尿素等含量增多所致。

四、手足多汗:心情緊張時常會手腳出汗,另外,脾胃溼熱、氣虛或腎虛、也常會造成兩手潮濕和冰冷。

五、頭汗:以頭面部出汗為多,肝胃有熱及氣虛所致。若併有四肢發冷、胸悶呼吸困難,多為陽氣虛。重病患者若突然額頭大汗,則是病危警告。

六、脫汗:汗出如珠、冷汗不止,這是氣散虛極的表現,中醫學上稱為「絕汗」,是病危的表現,需加注意。

中醫認為多汗症發生的原因是陰陽失調、腠理不固、營衛失和,以致汗液外泄失常,無法固澀毛孔所造成,因此,治療以補氣、固表、滋陰、降火的藥物為主。

臨床發現,中醫典籍「臨床醫案醫方」的中藥配方「止汗湯」,具有益氣固表、養血補心、滋陰降火及清化溼熱的作用,可消除造成毛孔鬆弛病徵,免除汗水淋漓之苦。

除了方劑治療外,患者可以在平時多做一些預防的調理,如適當運動,尤其是游泳,可以強化體質與免疫力;忌食烤炸、辛辣、高熱量如巧克力等食物,以免上火,更容易出汗;汗濕衣服之後,就要立刻擦拭更衣,未更衣之前並應避免直接吹到風,以免受寒、感冒;正確使用中藥改善多汗的體質,切忌盲目進補,以免越補出汗越多。

 


stel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些病人自訴耳鳴,耳朵一開始就聽到大聲或尖銳聲,一兩周未消失,感到難過而來看病;不像一般的耳鳴病患,由小聲變大聲,逐漸嚴重。當然,也有些病人是耳鳴消失了五、六年後又出現,這算是復發。

耳鳴發生的原因,除少數已知,如外傷、音響、音爆、長期噪音傷害或藥物中毒等引發外,其實多不知病因。許多病人到醫院做過多種檢查,結果正常,因而醫師說是老化、神經退化引起,是自然現象,無法也不必治療,盼與其共存,或者可裝助聽器以擴音方式遮蓋住耳鳴的聲音。

一般耳鳴常發生於中老年人,多年來血管壁因血脂肪、膽固醇等雜質沈澱後變成狹窄,影響血液對組織營養供應而養分不足,造成內耳組織壞死、神經萎縮,產生耳鳴、重聽,又常因身負重任、業績壓力、緊張、疲勞……等因素造成自律神經異常、血管過度收縮而阻塞,也會產生同樣病變。

突發性耳鳴的病人也屬這類,但發作不久若即治療,效果應該不錯,症狀很快會消失。若不治療,則會慢性病變,除不適且難以承受外,甚至會引發重聽、耳聾等後遺症。

耳鳴的治療以促進血液循環及增加營養供給,使神經細胞復活為主,許多藥物已可使神經細胞活化及再生,對耳鳴病情的改善有相當成效。突發性耳鳴病患若能早期接受治療,效果指日可待。


stel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口臭困擾的人,散發的氣味居然不盡然相同,可能是水果味、魚腥味,也可能是臭雞蛋味、酸臭味,儼然在逛一座小型市場,醫生便循著這些氣味,揪出病因!

口臭依其味道,臭「氣」大不同,有水果味、酸腐味、發霉味,有的聞起來像腳汗臭,有的散發尿騷味或魚腥味,及令人發麻的腐屍味。台大醫院牙周病科兼任主治醫師蕭孝德表示,若沒有牙周病、牙囊腫脹、牙齦炎、蛀牙等口腔疾病,口臭提供臨床一項重要觀察,傳達出疾病訊號,氣味持續不散,最好提高警覺並就醫。

口臭者一呼氣 揭露體內壞毛病

如何從口臭味道,判斷身體哪個部位出問題?一般來說,「牙周病、牙齦炎」聞起來有硫化物的味道,這是因革蘭氏厭氧菌分解牙菌斑上的蛋白質,產生揮發性的甲基硫醇、硫化氫等硫化物,味道不同於民眾認知的溫泉硫磺味。而「急性壞死潰瘍性的牙齦炎」,聞起來像金屬味。

「糖尿病」會造成乾口症,易感染發生酮酸中毒,嘴巴彷彿散發水果味。若「肝功能衰竭、肝硬化」,血液中物質或揮發性脂肪酸會發出臭雞蛋味。「腎衰竭患者」則容易有尿騷味或魚腥味。若患「白血病及其他血液疾病」,則流出血液腐敗的味道。其他如「慢性蓄膿性鼻竇炎、扁桃腺發炎化膿」,都會形成乾酪發酸的氣味。而「維生素及礦物質缺乏」,有時會使口腔黏膜溝裂滋生細菌,發出酸臭味。

有意思的是,餓肚子時,身體加強代謝脂肪及蛋白質,這些代謝產物經肺部會發散出臭味。消化不良、腸胃蠕動不好,胃酸逆流也會有臭味。此外,發高燒時,因唾液減少會口臭,某些藥物也會抑制口水分泌,間接形成口臭,如抗生素、抑制副交感神經藥物、Phenothiazine(精神安定劑)等。

 


stel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多項數據資料顯示,我國成年人牙周病的罹患率高達九成,每十人中就有九人被它盯上可能還渾然

不知,而牙周病更是三十五歲以上成年人牙齒脫落的主要原因,所謂的牙周病簡單的說就是牙齒周圍的

疾病(包括齒齦炎,牙周炎和齒槽骨的病變),也就是牙齒的地基出了問題,如果不及時治療的話,病情

一旦加重,隨著地基的流失,牙齒雖然沒有齲蛀,也一樣保不住了。

會罹患牙周病的主要原因大多是口腔衛生做的不夠好或不正確,讓髒東西(牙菌斑、牙結石、食屑)堆積

在牙齒周圍。這些細菌及其分泌物的毒素先開始破壞牙齦,進而延伸到牙齒周圍的骨頭(齒槽骨),牙齒

的地基就這樣流失掉了。它同時更是一種慢性細菌感染,早期沒有明顯的自覺症狀,更不會痛,必須靠

牙醫師的檢查﹔但還是有若干臨床的表徵,如牙齦紅腫、牙齦易流血、口臭 咀嚼無力、齒間出現裂縫、

牙齦萎縮對冷熱敏感、牙齒鬆動無力,嚴重時甚至會自動掉落,若發生以上表徵,就應立即請專業的牙

科醫師做檢查。

牙周病的基本治療在於「清乾淨」,對早期病變而言,牙醫師用超音波震盪器清除牙齦與牙齒交接處的

牙結石,再用手操作器械清除深部的牙結石,再配合上病人的口腔衛生訓練,就可以輕鬆解決牙周病的

問題。在基本治療及病人口腔衛生改善後,往往可得到大幅度的改善,如仍有問題無法改善,便要考慮

是否需要施以手術。

正如同所有的慢性病一樣,「不痛」只是沒有自覺症狀而已,並不表示沒有疾病。若不及早治療,患者

很容易因為牙根部的齒槽骨被吸收破壞,讓愛美的女性,張嘴一笑就可明顯看見牙齦紅腫,看起來很不

美觀,甚至還會讓口氣不好,嚴重影響人際關係。因此「預防重於治療」,良好的口腔衛生,正確地使

用牙刷、牙線,定期請專業的牙醫師檢查、洗牙、清除結石,是預防牙周病的最佳良方。

資料來源: 張育超 醫師


stel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七、八年前,林玉芳(化名)任職的公司即將成立,她無暇顧及已好幾個月嚴重咳嗽、發冷等感冒症狀,拚命忙著策劃相關行銷專案,只想撐過就好。

新公司成立後,身上幾處大關節卻開始輪流痛,一會兒這裡,一會兒那裡,跑來跑去。尤其手腕,常一痛就持續兩、三天。3個月後,她早上醒來常全身僵硬、不靈活,不能馬上起床。

認真工作的她終於在同事不斷催促下求醫,抽血檢查後被告知「慢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檢查都呈陽性反應」。那年,她才30歲,青春正美好。

硬皮症、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膠原病……這一串令人似懂非懂,望之生畏的怪病名,有個共同語言:自體免疫疾病。

事實上,還有其他幾十種的病名,從非常陌生的,如天皰瘡,到熟悉一點的,如乾癬、僵直性脊椎炎、第一型糖尿病(是的,它也是),都屬於這一大群疾病。甚至像甲狀腺機能亢進,有六~八成肇因於也是自體免疫疾病之一的葛瑞夫氏症。

很多時候,危機總是被大大忽略掉。

醫界發現,自體免疫疾病的症狀差異很大,端視哪種疾病而定。不過,有一群很常見、非特異的症狀,卻常伴隨不同的自體免疫疾病,尤其是膠原血管類的疾病(例如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硬皮症、乾燥症等)。這些症狀包括:疲倦、頭暈、不適、輕微發燒。而這樣的症狀,誰不曾有過?

本身有紅斑性狼瘡,二十多年來在病友團體中持續幫助其他人的龔麗娟說,一些病友發病狀況很像感冒。也有不少人一開始發病,免疫系統就攻擊腎臟,造成水腫,結果病人誤以為發胖,拚命減肥。

又如類風濕性關節炎好發在中年。有的病友四十幾歲這裡痠、那裡痛,覺得理所當然,持續做指壓、按摩、推拿,根本弄錯方向。

即使醫生,面對變化複雜的自體免疫疾病,也可能難下診斷,甚至誤判。

留心警訊,救你一命

但在這些千變萬化難纏的疾病前,有一些身體警訊,還是好心地預告接下來的災難,端視你能否留心注意,尤其如果正值生育年齡。

例如,早上覺得膝蓋有些僵硬。你可能心想「大概運動過度了!」但如果繼你上次劇烈運動後已經過了好幾個星期,膝蓋還是僵硬,可就不尋常了。因為自體免疫疾病會造成關節慢性發炎,而且通常喜歡找上三十幾歲的人。

「尤其是年輕女孩子,關節腫脹是很重要的警訊,」台北榮總林孝義主任提醒。

而有些女性常覺得手腳冰冷、十指毫無血色,可能也隱藏重要徵兆「雷諾氏現象」(Raynaud's phenomenon):遇冷或情緒不穩(如緊張)、壓力增加等情形時,因為血管收縮,手指甲、腳趾變蒼白、發紫,一段時間後,變紅色或紫紅色。

台大江伯倫教授指出,「整個生活環境要注意!」

保有健康之道,或可降低誘發自體免疫疾病的風險。這包括飲食均衡、多運動、睡眠充足、作息正常等,以及:

1.了解自己是否是高危險群

如果有自體免疫疾病家族史,要特別注意。如有必要,也可抽血檢測有沒有特定基因、抗體。

但家族成員可能不一定得同樣的疾病。例如,外婆有類風濕性關節炎,媽媽有紅斑性狼瘡,而女兒有糖尿病。

台中榮總藍忠亮副院長建議,如有紅斑狼瘡或自體免疫疾病家族史,生病時(尤其是莫名出現的症狀)可主動告知醫生,協助診斷。

2.戒菸

目前已有研究顯示,抽菸會增加得全身性紅斑狼瘡的風險,同時對以下這些病都有不良影響:紅斑狼瘡、僵直性脊椎炎、抗磷脂抗體症候群(血液中有抗磷脂抗體,常會有反覆自然流產、動脈或靜脈血栓、血小板減少,任何一種或一種以上的病狀)。

3.攝取深海魚油

研究發現,飲食中如攝取過多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Omega-6,攝取較少Omega-3脂肪酸,會提高得心血管疾病、癌症、發炎反應,還有自體免疫疾病的機率。Omega-6脂肪酸主要來自於玉米油、芥花油、黃豆油等植物油。Omega-3脂肪酸主要來源有魚油、鯖魚、鮭魚、鮪魚、鱒魚、蝦、鱈魚等。

也有研究指出,補充Omega-3脂肪酸可以降低發炎反應;減輕跟類風濕關節炎有關的疼痛和僵硬。

4.足夠的維生素D

研究發現,體內有比較多維生素D的人,比較不會有第一型糖尿病、多發性硬化症等自體免疫疾病。

維生素D可幫助動員跟調控免疫系統。它可協助細胞不變成惡性;當細胞變惡性時,它還具有鼓勵細胞自我破壞的功能。

除了「適量」在戶外活動,幫助身體自行合成維生素D外,乳製品、魚肝油等,也是獲取維生素D的來源。

5.少油、少熱量

鑽研免疫學領域的江伯倫教授指出,如果偏好高油、高熱量和油炸的飲食,體內的發炎物質會比較高,較容易誘發自體免疫疾病。

6.做好防曬

皮膚曝露過多紫外線,可以誘發紅斑性狼瘡。夏天即將來臨,出外別忘了遮傘、戴帽,擦防曬乳或穿抗紫外線衣服,同時儘量避開上午10點~下午2點,陽光最烈的時段。

7.不亂吃改變免疫力的藥物、食品

吃增強免疫力的藥,反而破壞免疫系統的平衡,有時將誘發自體免疫疾病。

苜蓿芽吃得少倒無妨,但吃得多已被證實會引起或惡化紅斑狼瘡。藍忠亮副院長曾在媒體撰文,提醒民眾,苜蓿常摻雜在其他食品,有些標榜是天然維他命或健康食品的製品,也常含有苜蓿成分,要小心食用且不要過量盲目食補。

8.放棄A型人格、減少壓力

壓力確實會誘發自體免疫疾病,而對已發病的人來說,壓力荷爾蒙也會惡化發炎反應,加重病情,更要減壓。一些自體免疫疾病病友也分享,他們發病前的個性傾向完美,無形中不斷給自己壓力。

所以,放棄A型人格特質,時常蠟燭兩頭燒的三明治婦女,更要找時間放輕鬆。不過勞,並養成運動習慣或其他休閒嗜好,跟人有互動、有情感支持,降低壓力指數。

長庚紀念醫院中醫醫院副院長張恒鴻更建議,生活高壓的現代人不妨練太極拳或做緩慢、柔和的運動,「要開始去感覺自己的身體,那是免費的每日健檢!」

9.樂活過日子

研究人員愈來愈重視環境污染和自體免疫疾病之間的關連,並發現許多會對人體和動物造成癌症、不孕問題的化學物質,同樣也會加重、惡化自體免疫疾病。

例如,老鼠的實驗發現,暴露在一種用來殺螞蟻跟捕抓蟑螂的克敵康(chlordecone)殺蟲劑後,紅斑狼瘡發作。

也要避免重金屬污染。例如,研究已證實,汞本身就能誘發自體免疫疾病。

醫藥帶來新希望

民國65年台北榮總成立全國第一個免疫風濕科,藍忠亮任總醫師。他回憶,當時收治的紅斑性狼瘡病人都很嚴重,八成的人得住加護病房。許多民眾一聽到得這個病都視為絕症,還有人因為太絕望,坐火車到石牌看病時,跳車自殺身亡。

但現在,自體免疫疾病的治療效果已大有進步。像紅斑狼瘡,20幾年前,每100人中約只有5人能活超過5年,現在已大幅提升到每100人中有90幾人。

另外,臨床上不乏已停藥數十年都沒事的自體免疫疾病病人,有人連自體抗體都不見,免疫系統回復正常。

除了類固醇或化療藥物等,抑制調節免疫系統,近年來也有更多有效的新療法。

例如,以阻絕體內刺激發炎細胞激素「腫瘤壞死因子」為標靶的生物制劑「恩博」(Enbrel);剛獲衛生署核准上市、抑制「腫瘤壞死因子」的單株抗體「復邁」(Humira);另一種藥Remicade在台灣也即將上市。這三種藥可有效延緩因類風濕關節炎造成的關節損害。單株抗體的生物制劑也開始用來治療紅斑性狼瘡。

科學家也試圖以新方法,在症狀出現前,發現血液中的抗體或透過基因標記的方式,提早偵測到疾病。

目前檢驗方式也較多,並已知幾種抗體跟自體免疫疾病之間的關連。例如,紅斑性狼瘡跟抗DNA抗體;乾燥症跟SSA、SSB抗體;類風濕性關節炎跟類風濕性因子(RA因子)或抗CCP抗體。儘管抽血做抗體檢驗不能百分之百斷定有沒有病,但仍不失為幫助醫師診斷的利器。

只是,還是有許多病人不配合醫生,卻花大筆金錢亂吃草藥或成藥、亂試另類治療、一味拜佛求神……,以至於治療效果特別差。

身為台灣最早一批出國學風濕病學、自體免疫疾病的醫生,藍忠亮被問及治療經驗中有什麼憾事?他不改熱腸,苦口婆心道:「明明可以治療,可以早期診斷,為何這麼晚才來?」審稿專家:台中榮民總醫院副院長藍忠亮醫師  


stel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肝臟有問題時,尤其得了肝炎,以下的四個現象.不可以有任何一個現象經常性的發作。   
一、右上腹悶痛。   

stel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心臟出現問題時我們的身體會產生的現象會有:
1. 心臟有問題呼吸會不順暢,胸口會悶也會刺痛,

stel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tel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